磕頭拜年
過大年給長輩磕頭拜年,是千百年來延續(xù)下來的風(fēng)俗,尤其在鄉(xiāng)村更盛行。
每逢大年初一,拜年成為我家一道必不可少的風(fēng)景,這時候的小字輩便開始給父母、長輩磕頭作揖的拜年了。不管你歲數(shù)有多大,哪怕你也為人父母,只要你父母健在,都要行此大禮(姑娘們卻難得享受這種規(guī)矩)。由于我父輩兄弟七個,代代相傳,磕頭的孩子們越聚越多。給各家都拜過年后,男丁們集結(jié)成隊,出發(fā)去我家祖墳給老祖宗們拜年去,車行人動,鞭炮齊鳴,聲勢浩蕩。
今年我家過年除了往年的熱鬧外又增加了一些意外的情趣。我的侄兒作為我家這輩唯一的男孩,今年也到了可以拜年的年紀了,從幾天前就被教導(dǎo)如何行禮磕頭拜年,不學(xué)不要緊,這一學(xué)習(xí)可把孩子愁皺了白胖的小臉,直問爸爸我為什么要磕頭???問為什么要一直磕頭啊?爸爸告訴他,拜年是老祖宗留下的規(guī)矩,必須學(xué)。為了給侄兒增加動力,還哄騙他說只有磕頭拜年才給壓歲錢,才給買玩具,不然不給。為了這些誘惑,侄兒只好開始了他的磕頭拜年之旅。
初一一大早,全家人都圍坐在飯桌旁,桌上是過年必備的餃子,放過開門炮后,就到了拜年時刻了。哥哥嫂嫂打頭,依次給爸爸媽媽行禮磕頭拜年,接下來是弟弟夫妻,依次給爸爸媽媽、哥哥嫂嫂和我行禮磕頭拜年。接下來就是我的侄兒了,依次給家中長輩行禮磕頭拜年,小嘴里還叨念著自學(xué)的拜年賀詞,“我給XX拜年,祝您新年好”。每次拜完還不忘伸出小手說句“紅包拿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紛紛慷慨解囊,遞上紅包。
不一會兒,本家的堂兄弟們都來我家給我父母拜年了,從門口排隊,由長兄帶領(lǐng),依次拜完年進屋,一下子家里涌進二三十人,別說坐著了,就連站著都沒有個縫隙。這群人把侄兒圍至中間,開始你一句我一句地逗弄著,想著辦法讓他給大家拜個年取樂。侄兒一見這陣仗立馬拉下小臉耍起賴來:“你們這么多人都讓我磕頭???我才磕完頭這會兒腿疼呢!……”大家有打趣他的,也有拿紅包糖果誘惑他的,但是平時好吃好動的侄兒這次是鐵了心不為所動了,說不磕頭就不磕頭,最后居然躲到了沙發(fā)后邊藏起來,又惹得大家一陣哄笑。也許是被笑得不好意思了,最后侄兒氣呼呼的走出來對著大家喊道:“哎呀,你們這么多人我要是都拜年肯定就把我磕暈了,我能不能給你一大群人只拜一個年啊?”最后侄兒還是皺著小包子臉給大家用他那不甚標準的動作行禮磕頭拜了年。然后穿上新衣,成為這支拜年隊伍的一個小尾巴,和大家一起去別家拜年了。
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個小尾巴也將會成為這支拜年隊伍的主力軍,將我們中華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下去。